12月20日,郑州日报刊发校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长、新闻中心主任王军胜教授理论文章《把河南沿黄文化旅游带建成世界级农耕文化中心》。
王军胜教授该篇文章以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为背景,提出:河南地大物博,黄土大地孕育的农耕文化是黄河文化长盛不衰的根基,建设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农业现代项目,不仅是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文章从“把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建成传承和弘扬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把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建设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建设黄河农耕文化中心是实现国家及河南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把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建设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与劳动教育的基地”“把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建成乡村振兴和建设美丽乡村的精神家园”五个方面提出了黄河农耕文化中心的建设路径,分析了各个建设路径的意义等。
文章最后指出,通过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合理利用,让中华农耕文化走出乡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共享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魅力。
整篇文章中,王军胜教授的思考既考虑了国家战略,又结合河南现实;所提出的路径和措施具有可行性,为河南建设世界级的农耕文化品牌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和路径。文章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需要高水平的载体和平台,讲好黄河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要把文化传承展示作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推动建设郑州、开封、洛阳世界级文化旅游带,要站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高度,展示黄河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河南地大物博,黄土大地孕育的农耕文化是黄河文化长盛不衰的根基,建设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农业现代项目,不仅是传承和创新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
古代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涵。在一万七千多年以前,黄河流域就有人类生存其间,在黄河流域发现了蓝田猿人、大荔人、山顶洞人等大量的古人类化石,他们在这里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其中,农业是其主要的内涵。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南密切相关。整个黄河流域迄今发现最早也最有代表性的农耕文化遗址,就是距今八九千年的河南裴李岗文化。黄河流域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时至今日,农耕文化中的许多思想和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在现代仍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习多次强调保护中华优秀农耕文化,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切实保护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通过建设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优势,发掘、传承黄河流域农耕文化遗产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迫切需要。
二、把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建设成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深入挖掘好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延续中华历史文脉和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而且有助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化保护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河南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保护好、传承好太阳成集团、弘扬好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黄河文化,并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软实力。
习提出:“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太阳成集团,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1年9月《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全面展示以黄河为纽带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打造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支撑地和体验地。农耕文化中心可以成为河南打造中华文明体验地的先行区,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从农耕文化的挖掘、展示、教育、实践角度,加强文化、自然、经济发展的融合。
近年来,河南迎来了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红利,国家赋予了河南新的重大历史使命。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民族和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历史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讲出了河南的文化底蕴、文化自信、文化优势。
习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今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四个强省”战略之一;2021年9月省委工作会议提出了“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文旅文化融合战略”成为“十大战略”之一,提出要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这些都为打造中原“文化一线城市”按下了启动的按钮。建设黄河农耕文化中心,让沉静的古老中原文化与生机勃勃的现代中原文化有机结合,既是推动河南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丰富中原经济区的内在要求。
2020年3月20日,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又提高了观察力、专注力,增强了他们认知、理解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于劳动教育,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对生活热切地探索和认知。而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感悟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的勇气。黄河农耕文化中心就可以成为劳动教育的实践试验区,帮助学生参与农事体验,在感受传统民俗中磨炼意志,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导入和习惯的养成。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和创新的眼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20年河南省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提出,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创新驱动推动乡村振兴。黄河流域农耕文化中心不仅是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也致力于打造高科技农业创新区。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河南依托深厚的中原农耕文化和特色乡村,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把乡村旅游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写入文件,这给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黄河农耕文化中心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等,可有效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它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始终。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用辛勤的劳作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改良生产工具,培育丰富的农作物,总结完整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理论,创造了辉煌的农耕文明。这是一个带有自然特色、科技特色、人文特色的农耕文明。目前,通过优秀农耕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合理利用,让中华农耕文化走出乡野,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共享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魅力。太阳成集团太阳成集团
Copyright © 2002-2024 太阳成集团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32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