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工业遗产,感受城市脉搏;触摸工业历史,感悟家国情怀。在旧日时光里寻找城市的过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受到工业遗产那种很特别的美。
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延续着各个城市独有的历史记忆。当前,各地在一些工业遗产的基础上,兴建工业博物馆,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园区、特色小镇(街区)等,深挖工业文化价值,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推动“工业锈带”重现活力。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东北行)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小组一行来到一些城市中“重获新生”的工业遗产,探寻其活化之路。
工业是沈阳的根,工业是沈阳的魂。说到工业遗产的开发利用,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辽宁省沈阳市不能不提。作为我国工业的发源地,沈阳有着众多工业遗产,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荣光,承载着许多沈阳人的记忆。其中,中国工业博物馆已成为沈阳的文旅新地标。
高阔的厂房,冰冷的钢铁,穿厂而过的铁轨,沉静无声的背后是当年火热喧嚣的场景。行走在中国工业博物馆,会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空旷的车间展厅里,从高耸的墙壁一侧射进来的光束混杂着灰尘产生的丁达尔效应,更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美。而一件件展品背后涌动着的,是沈阳这座工业城市的血脉。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展示中国工业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的一所综合性博物馆,其原址为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于2011年5月破土兴建并于2012年5月18日对外开放。整个展馆现有通史、铸造、机床、汽车、铁西5个常设展馆,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馆藏品2万余件。
今年央视春晚辽宁分会场的精彩亮相,让中国工业博物馆着实又火了一把。作为春晚分会场主舞台所在地,中国工业博物馆今年将春晚元素融合到场景之中,让游客能看到春晚台前幕后的精彩瞬间。
实际上,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有很多必打卡的地方:序厅里宏伟的大型工业主题雕塑“铁流凝变”,讲述了新中国第一炉钢水在辽宁出炉时气势磅礴的场景;通史馆中,珍藏着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红旗二号导弹实物等;机床馆里面陈列的“十八罗汉厂”生产的机床,如Z35摇臂钻等,都是“共和国第一”,它们见证了新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从无到有、从机械化走向自动化再迈向数字化的发展历程。
最让人感到震撼、最具特色的是铸造馆。这里是国家工业遗产——沈阳铸造厂翻砂车间,完整保留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亚洲最大铸造企业的翻砂车间和全部工艺设备、工艺流程,是不可复制的国家工业遗产,是我国铸造行业的活化石。英雄故事“十万军镐”、宏伟的十吨冲天炉,还有用4万多枚弹壳焊接而成的99式坦克1∶1模型,都是让人赞叹不已的珍贵展品。中国工业最强的脉搏在这里跳动,中国工业最新的纪录在这里创造。
当年生产时的沸腾场面已经镌刻在历史的册页中,现在炉火熄灭了,陈旧的设备也已锈迹斑斑,但是曾经辉煌的峥嵘岁月已凝聚升华为伟大的工业精神。通过大型工业厂房遗址、记录时代精神的机器设备和标志性事件的工业历史,中国工业博物馆呈现了工业历史进程中的文明与进步。
依托丰富的工业遗产,沈阳将工业旅游作为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太阳成集团tyc234cc官网。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厂房、旧建筑,在蝶变中迎来新生。
今年“五一”期间,重新布展后的吉林机器局正式对外开放。沿着青石板路一路走到吉林机器局旧址南大门前,透过斑驳的树影,民国建筑风格的黄色墙面上“1929”的字迹清晰可见,厚重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吉林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距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吉林机器局旧址于2019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2996平方米。
东北第一座兵工厂、东北第一个近代工业机构太阳成集团tyc234cc官网、东北第一所兵工技校、东北第一艘蒸汽轮船、中国第一枚机铸银元、中国纪年最多的光绪元宝……走进2号厂房,全新布展的“吉林机器制造局·1881博物馆——吉林机器制造局展览”用大量高清的历史照片和实物介绍了吉林机器局的前世今生,全面展示了吉林机器局对推动中国东北近代工业历史、军事历史以及国防安全的重要贡献,同时也展示了吉林市的深厚工业底蕴。
吉林机器局在整个东北地区工业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研究近代工业史有着重要的价值。一直以来,吉林机器局旧址院内的三栋文物建筑都是作为吉林艺术中心的活动场所,虽然形式上是对文物建筑进行有效利用,但对于文物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价值挖掘不深,阐释不够。为有效促进文物资源的利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分展现吉林机器局旧址文物价值,在规划阶段,吉林市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对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和产业孵化进行深度融合,赋予老厂区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此次对吉林机器局旧址的修缮,采取了边修缮边对外展示的方式,对一部分厂房和文物项目先进行修缮,另一部分厂房则进行布展利用,实现在修缮期间也能对外开放,推动文物与旅游业态深入融合,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下一步,吉林机器局旧址还将在室外园区增设休闲、休憩、打卡设施景观、室外咖啡卡座,增加特色摄影、航模教学、研学服务等项目,打造现代生活休闲需求的新场景新空间。
从博物馆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从市民文化休闲中心到文创空间,老工厂焕发新生机,旧工业释放新动能。各地多处工业遗产的成功转型是我国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成果。
工业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反映了当时的人文历史背景、社会发展状态,也承载着企业精神、文化。因此,合理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近些年,诸多工业遗产得到了保护修缮、合理利用。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工作。2018年,《国家工业遗产管理暂行办法》印发。2021年,工信部等八部门出台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3年,《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经修订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工业遗产的认定程序、保护利用和监督管理等工作要求,推动建立了国家—省市级保护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余个省份、多个地级市印发了省、市级工业遗产管理办法实施条例。2023年10月,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了《北京工业遗产管理办法(试行)》,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和企业依托北京工业遗产建设工业博物馆,发掘整理各类遗存,完善工业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2023年11月,上海联合十省市发布《保护传承工业遗产的上海杨浦联合倡议》,探索工业遗产的有效利用。
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丰富的工业遗产正“蝶变”为新的文化地标,畅游在工业发展的各种展陈中,人们跨越历史长河,与时空对话,爱国主义情感与奋斗激情就此激发,红色精神血脉得以赓续。工业遗产,重新被赋予新的生命,焕发新的夺目光彩。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Copyright © 2002-2024 太阳成集团环保精工设备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txt地图 备案号:苏ICP备2021013242号-1